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十年办学纪事

入校新生参加军训

有心课堂无处不在
2004年秋,一所传承百年惠高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在惠州诞生,她就是惠高附属实验学校。起初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只是一所仅有337名学生、42名教职员工的普通民办学校。到2014年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历经十年的发展,已拥有教学班47个,在校师生2300余人,教职员工150余人。
十年的积淀与辛苦耕耘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破茧成蝶,以鲜明的办学特色、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办学成绩享誉惠州,成为我市一所炙手可热的民办学校。今日的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已不同往日,让我们一同走进惠高附属实验学校,探索这所学校的成功秘诀。
倡导快乐学习,教学质量全面提升
办学成绩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。在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该校今年中考全面告捷,再创佳绩。2015届学生中考628.6分(一中分数线)以上有64人,考上全国示范性高中的人数达364人,创历史新高。
事实上,今年的中考成绩只是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历年教学成果的冰山一角。办学十多年来,该校为我市各高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成绩优异的学子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些优异学子中,毕业于该校的罗搌玲、张伟阳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的高考中,获得当年惠州市文科状元,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。
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,是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引以为豪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索。近年来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一方面倡导快乐学习,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,学生的学习成绩随之提高;另一方面全校一条心,关注“学困生”,快乐学习与助学行动相辅相成,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。
试想,同学们如果连在校的学习生活都不开心,那他们该如何度过在学校的三年时间呢?惠高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郭振雄说:“快乐学习意味着告别传统沉闷的课堂,让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,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,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。”
为此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积极倡导快乐学习。学校一方面在教育队伍中开展以“教育室里的春天”为主题的评教活动,让教学主导者多在乐教方面做文章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另一方面,对学生则实行“宽容”管理:学生在课室里可以养花种植物,还可以放鱼缸养鱼;在宿舍里可以贴海报,允许他们用各种方式装扮宿舍。通过搭配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让学生快乐学习,在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,从而爱上学习。
初三(12)班是该校率先推行快乐学习的班级之一。三年前,12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位居年级末位;三年后,12班成绩跻身年级中上游,在今年的中考中,班上49名学生有22名学生考上了市重点高中,令人刮目相看。12班不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快乐学习模式的推行。谈起三年前12班被学校选为施行快乐学习模式试点班级这件事,班主任老师周智勇直呼“不容易!”他说:“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,谁也无法预料施行三年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。”抱着忐忑的心情,周智勇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,率领全班开始对快乐学习模式进行摸索与尝试。
在12班的教室里,孩子们可以种植物,养金鱼;教室里的课桌根据学生喜好随意摆放;各式各样的快乐名言、励志用语张贴在四周的墙壁上;学生每天上课前集体喊口号……在周智勇的课堂上,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的题目和大部分学生都会做的题目,他都拒绝向学生解答。“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。太难的题目,我不希望学生花太多的时间;而大部分学生都会的题目,我希望不会的学生先问身边的同学,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,尽量不因少数人占用课堂时间。实在不会的,我还是会在私下给学生解答……”
摸着石头过河,尽管是新模式,但这并没有难倒周智勇。让周智勇感到为难的是,在推行这种模式时遭遇到了不少阻力。刚推行一个月就遭遇家长的反对,他们认为这样会耽误孩子学习……不停的解释,不断的沟通,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种新模式渐渐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,三年的坚持最终收获了丰收的喜悦。
推行助学行动,“学困生”变“学优生”
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在推广快乐学习的同时,还实施了“学困生”助学方案,成立了以校长郭振雄为组长,各年级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助学领导小组,积极推行助学方案。郭振雄说:“‘学困生’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,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”
“学困生”,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。据了解,该校的助学行动主要面向初三年级第一次段考330名以后的学生,初二年级段考400名以后的学生以及初一年级段考400名以后的学生。据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周建君介绍,“学困生”通常行为习惯差,自制能力差,求知欲望不强,学习态度不够端正,学习不主动,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,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。因此,“学困生”的转换工作关键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并放大闪光点;培养好的学习习惯,传授好的学习方法;树立学习目标,点燃学习激情;齐抓共管,结对帮助;持之以恒,巩固成果。
据了解,助学方案采取优先原则,要求老师对“学困生”坚持表扬鼓励优先、关心帮助优先、批改辅导优先;对“学困生”的顽疾严要求,常提醒,勤督促,多引导;同时密切联系家长,帮助“学困生”解决面临的困难,使他们明确目标,积极向上,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,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。
助学行动是形式多样的。采访当天,郭振雄开心地向记者分享了去年10月学校组织初三年级开展的 “助学励志”野外拓展活动。在他的朋友圈中,记者看到,一群学生拿着书本在户外一同交流学习。当天,陪同学们一起参加助学拓展活动的郭振雄在朋友圈感慨地写道:“有心,课室无处不在,学困走出课室变学霸!”据了解,这次为期两天的助学活动共有188名毕业班学生参加。活动以学校化学基础学科知识为主,辅之以思想教育和简单游戏,让绝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。
为检验活动的效果,学校在活动结束后迅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测试。测试的数据让老师们大吃一惊,绝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步。随后,该校再次组织了5次“学困生”的帮扶学习活动,其中有20多名学生的成绩排名迅速跻进全年级前300名,从“学困生”变为“学优生”。在毕业班的带动下,学校将助学活动推向初一、初二年级。

学生参加“讲文明·树新风”专项行动签名活动
开展“讲文明·树新风”专项行动
当前,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重分数轻素质、重知识轻能力、重书本轻实践,学生课业负担重等现象饱受社会诟病。社会和家长急盼教育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,培养全面发展、能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人才。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心系学生的终身发展,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为突破口,把教育工作重心和质量标准聚焦到学生的综合素养上来,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。
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,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,净化学生心灵,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了本学期的重要议事日程,开展了“讲文明树新风”专项行动。据介绍,“讲文明·树新风”专项行动包括签名活动、“五爱”教育、“文明礼仪伴我行”手抄报设计比赛、“争当文明之星”评比活动。学校为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,于今年3月16日举行了 “讲文明·树新风”签名活动。16日上午,全体师生庄严地在签名横幅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立下誓言,从自己做起,说文明话,办文明事,做文明人。
上学期,该校校园还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每到课间和就餐时间,一些佩戴着“文明监督员”袖章的学生,便对运动场、篮球场、食堂等学生聚集的场所进行巡查,及时对校园里讲脏话、乱扔垃圾、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的行为予以制止。据了解,该校制定了“文明监督员”实施细则,要求监督员挂牌上岗,按周分组轮流值班。上岗监督员需注意文明礼貌用语,诚恳指出当事者的不文明之处,并要求改正,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制止等。自校园“文明监督员”上岗以来,校园里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得到及时制止。活动增强了学生自主教育、自主管理的能力,推动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,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。
“讲文明·树新风”专项活动形式多样,内容充实、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,充分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,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文明言行。各班之间兴起了文明之风,同学们互相关心、监督,集体荣誉感普遍增强,在文明礼仪教育下,师生纷纷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。此外,学校还不定期开展其他活动,如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“关爱老人、温暖社会”慰问活动等,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。

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
励志教育培养热心公益的社会公民
在惠高附属实验学校,有一个特殊的“班级”群体,每一位学生都为能够成为这个班级的学生而自豪骄傲,他们的胸前佩戴着班级的班徽,走在校园里,熠熠闪光的班徽格外引人注意。这个班就是励志班,他们传递爱心、撒播文明;他们不遗余力、无私奉献;他们永远向上,散发光热。他们每个月都会读一本好书;每月都为长辈尽孝道、奉献爱心、参加公益活动;他们每个学期还会学会一门手艺;他们充当环保志愿者,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、保护地球……通过加入励志班,鼓励学生成为有爱心的人,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不少加入励志班的学生,在改变精神面貌的同时,学习成绩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。据了解,励志班的学生除了做一些学校倡导的好人好事外,就是静心学习。小彭曾经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,加入励志班之后,他浪子回头,在初三毕业那年考上了市直重点高中。小彭所在的班级是个普通班级,全班47人,绝大部分都加入了励志班,在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时,全班有5个人的考分超过600分,18位同学入围重点高中。
惠高附属实验学校通过多种载体,提高学生的“精气神儿”,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。不管在哪种场合,惠高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总是显得“与众不同”。学校管理层认为:“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儿,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,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,如果做到这一步,那么教育就成功了80%。”
与此同时,音美体等课程在惠高附属实验学校也得到了充分发挥。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音乐课,并为学生提供音乐室等场所进行演奏练习,将口风琴特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切入口,使得口风琴演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为提升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,每天,全校师生都会进行1000米长跑,学校还带领学生到德育基地,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……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和特色课程,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。

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身心
本版文/图 本报记者刘建平
